|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鋼協駱鐵軍:加快實現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21-4-12 9:45:08) |
4月9日,“2021首屆RECP(北部灣)鋼鐵發展論壇”在廣西防城港舉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出席,并做了題為《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加快實現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 駱鐵軍指出,今年是新發展階段的起始之年,加快推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是廣大鋼鐵企業的共同使命和責任,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雖然當前鋼鐵行業運行情況較為樂觀,但也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任務。 一、落實產能、產量雙控,確保實現有效供給 近幾年,在需求拉動下我國鋼鐵產量持續增長,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但長遠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結構的轉變,去年和當期的鋼材消費的“非常態”難以持續。年初,國家提出壓減粗鋼產量,就是向社會釋放信號,表明了國家鋼鐵調控的政策方向。全行業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積極貫徹落實。協會認為,限產量要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應做到“三限、兩不限”!叭蕖奔粗攸c限2016年以來的違規新增及產能置換不規范項目的產量;限環保治理水平差的及非規范企業的產量;限生鐵產量實現限粗鋼產量!皟刹幌蕖奔床幌捱_到超低排放A級的企業;不限電爐短流程煉鋼企業,但所謂不限也不是滿負荷生產,同樣要讓這些企業產量同比不增加。 二、轉變自給自足觀念,適應鋼鐵進出口新發展格局 在需求仍有增長的情況下,既要減產量,又要保證有效供給,就要減少鋼鐵產品出口、增加進口,特別是要增加鋼坯等初級原料的進口。鋼鐵行業要處理好需求增加的可能性、降低產量的必要性、增加進口的必然性、減少出口的緊迫性的關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鋼鐵行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放在滿足國內需求上,即使有一定的缺口,也可用進口來補充。同時,協會呼吁,希望國家繼續鼓勵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真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三、打好綠色低碳發展攻堅戰,力爭“十四五”提前實現鋼鐵行業碳達峰 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又要實現碳減排,必然要求鋼鐵行業在以下四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通過粗鋼產量下降實現碳達峰。今后鋼鐵單位碳減排強度降幅有限,實現碳排放總量的下降首先要從控制鋼鐵產量入手。二是推動低碳冶金技術取得突破。需政府、行業、企業齊心協力,加強與世界同行的交流,久久為功,實現突破。三是優化工藝結構,提高電爐鋼比例。與長流程相比,電爐短流程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約1.6噸。四是上下游協同推進高強節材鋼推廣應用。前期我國大力推進三級螺紋鋼、高強汽車板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繼續提高高強度鋼材使用,適應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的要求,真正做到鋼材減量化使用,從而達到碳減排。 四、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著力突破鋼鐵行業發展短板 我國鋼鐵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發展到自主集成與創新,實現絕大多數鋼材品種自給率超過100%。但是,在航空航天、鐵路車輛、海洋工程等一些關鍵用鋼領域還存在短板。無論是解決新材料“卡脖子”問題,還是智能化改造,或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本次論壇同期舉辦了“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這既是一個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鞭策,繼續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突破。創新不易,但我們別無選擇。 五、把握RCEP新機遇,不斷提高我國鋼鐵行業開放合作水平 2020年11月15日,RCEP協定正式簽署。RCEP其他成員國也是我國鋼鐵進出口貿易往來最為密切的國家,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開展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也主要集中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國。RCEP生效后,將對鋼鐵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是將便利國家之間貿易流通,二是將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三是將減弱對外投資風險,為我國鋼鐵進一步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廣大鋼鐵企業有必要提前謀劃,主動布局,要保持開放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鋼鐵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