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行業增長空間巨大產業鏈迎來投資機遇,設備制造端受益明顯。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核電發電占比和世界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內生動力強勁,核電產業鏈上下游顯現投資機遇,其中,設備制造端受益明顯。 我國核電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未來將迎來投資黃金期 消息面上,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2019年3月18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的公示(核與輻射)》附帶的相關報告書,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1號機組計劃2019年6月實現核島主體工程開工,2號機組與1號機組開工間隔10個月;漳州核電廠一期工程1號機組計劃于2019年6月30日開工,2號機組與1號機組開工間隔10個月。 本次獲批的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工程總投資約412億元人民幣,漳州核電廠一期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工程總投資也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核電新機組的核準已停擺三年,2018年全年,包括田灣、陽江、三門AP1000、臺山EPR等七臺機組先后具備商業運行條件,保持密集投產態勢,但仍未有新機組核準,空窗期已長達三年。 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及發電占比小,具有較大發展空間。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華鑫證券分析師魏旭錕表示,按照第三代核電單臺電機組投資200億元計算,新開工投資將達6000億元。核電由于發電的穩定性,經濟性和清潔環保等優點將成為替代“煤電”的最理想電源。未來五到十年我國將迎來核電投資的黃金期。 近年來,我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完成額呈波動變化態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8-2012年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基建投資規模呈現上漲趨勢,從2008年的281億元上漲至2012年的778億元。隨后投資規模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基建投資規模達到506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9.64%。到了2017年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基建投資規模達到454億元,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基建投資規模達到了437億元。

關注設備制造商 近期市場交易情緒高漲,市場熱點持續時間比2018年時明顯好轉,在此背景下,該如何布局核電板塊? 太平洋證券表示,近年來核電的不確定性已壓低行業估值,隨著形勢的逐漸明朗,板塊估值將逐漸回升。目前我國能源結構面臨低碳化轉型,隨著第三代技術得到驗證,核電新一輪發展周期有望到來。建議關注短周期設備、提前布局核廢料處理的相關標的。 東興證券分析師陸洲表示,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高是我國核產業鏈的主要特征,當前國產化率已達到85%以上,主泵、DCS、重要閥門等長期依賴進口的設備已逐步實現國產化。核電設備占總投資中比重約為50%,并且由于核設備制造資質的限制,已擁有核設備制造能力和市場業績的廠商擁有非常強的護城河,表現為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非常高的利潤率,核一級設備制造商毛利率通?蛇_40%以上。 “從時序角度,長周期主設備在項目開工(FCD)前較長時間就已啟動招標,相應承包商受益時序最靠前,訂單執行能最快體現在公司業績上!标懼薇硎,核電新項目核準后,彈性最大、最先體現到業績上的是國產化核電設備制造商,由于核電業務具有壁壘高、利潤率高的特征,對制造商利潤增厚效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