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日報
稿件詳情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通遼發電總廠迎來里程碑時刻——我國首套2×350兆瓦超超臨界智慧熱電聯產機組于5月3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同時,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兆瓦風電項目于5月30日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通遼發電總廠作為扎根北疆48年的老牌火電企業,肩負能源保供重任。隨著國家“雙碳”戰略深入推進,企業主動求變,啟動“四期”工程——以2×35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替代服役40年的4臺200兆瓦老機組。
新機組采用“小容量、高參數”設計,綜合廠用電率較原機組降低3%,年節約標煤12萬噸、節水52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二氧化硫210噸、氮氧化物550噸,滿足通遼市開發區185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需求。其20%至100%寬負荷調峰能力,可靈活匹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波動,成為蒙東電網迎峰度夏的保供“主力軍”。智慧化技術的深度應用也成為亮點:AI算法實時預警運行風險,永磁電機節能率達35%,智慧工地系統貫穿建設與運營全周期,為火電行業樹立了“高效低碳、靈活智能”的新標桿。
在智慧火電穩步推進的同時,通遼發電總廠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綠色疆域。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兆瓦風電項目依托火電靈活性改造釋放的調峰空間,實現“當年核準、當年開工”的“通電速度”。66臺風機矗立于205平方公里風場,年發電量達11.62億千瓦時,每年可替代標煤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5萬噸,相當于植樹4.77萬公頃。作為蒙東首個跨區域合作新能源項目,其并網不僅為東北地區輸送清潔電能,更推動突泉縣4個鄉鎮19個村的基礎設施升級。
目前,企業新能源與火電裝機比已達47.9%,預計“十五五”初期將突破68%,實現從“煤電獨舞”到“風光火協同”的質變。(經濟日報記者 吳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發至郵箱769209918@qq.com,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內容咨詢及合作:769209918;76920991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