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讓綠色化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突出亮點 |
(時間:2015-11-25 10:07:35) |
2013年,“美麗中國”四個字,傳遍大江南北,詩意地道出了國人對青山綠水的無限渴望;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綠色發展”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勾勒出了中國未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發展路徑。 對于廣東而言,2014年全省的灰霾天數創下新低,綠色生態水網建設成效逐漸顯現,節能減排目標加速達成……一系列可見的成績無不描述著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的角色。展望“十三五”,省長朱小丹曾強調,要讓綠色化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突出亮點。 廣東灰霾天數創新低 剛剛過去的一周里,廣東省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頗受關注,朱小丹在會上面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洋顧問”介紹了廣東近年來綠色經濟發展的情況。他以空氣質量為例:據統計,2014年珠三角地區PM2.5下降10.6%、PM10下降11.4%,全省灰霾總天數為2003年以來最少。 除了廣東的天更藍了,人們還能看得見的,是廣東的水更清了。截至2014年,全省主要大江大河水質總體良好,84.7%的省控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多年100%達標。全省35個省控水庫除了兩個因施工未監測外,其余33個水質優良。 在天藍水清的背后,是廣東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發展核能、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的探索和努力。 在節能方面,廣東省2014年單位GDP能耗下降率超過了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進度目標,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7.3%,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期間下降21%的預設目標。 在降碳方面,2014年廣東省的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5.44%,“十二五”前4年全省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17.45%,預計2015年可以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目標。 在主要污染物減排方面,廣東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完成總體順利,PM2.5、PM10年均濃度分別比全國低35.9%、42.9%。 加快建立綠色體制機制 廣東省社科院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曾云敏表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所以也最早經歷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陣痛。目前,環境問題仍然如劍高懸,比如民眾頗為關心的水污染治理問題,廣東仍有8.1%的重度污染劣V類水質,主要集中在水量較少的一些城市河段,要實現“水十條”提出的控制黑臭水體和珠三角消除劣V類水體仍有較大壓力。 “十三五”期間,廣東省如何繼續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全國的排頭兵?朱小丹在今年調研全省綠化廣東大行動時就強調,要讓綠色化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突出亮點。 日前,省環境保護廳黨組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廳黨組書記陳光榮表示,要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制定“十三五”廣東省環保規劃中去,結合國家最新的一系列改革文件精神,根據新目標、新要求,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對于廣東省而言,要加速推進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結合實際工作,加快推進我省環保領域各項體制機制改革,落實各項改革措施。 曾云敏也對記者表示,制度保障非常重要。從前環境治理是粗放的,而一旦有了相應的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才會進入常態化。他認為,廣東應該加快建立激勵約束相容的綠色體制機制。一方面,完善資源環境的價格體系和生態保護、建設、修復以及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機制,另一方面,要盡快建立健全綠色的技術創新、工藝革新和產品開發補貼補助的政策體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