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西:“十三五”末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3800萬千瓦 |
(時間:2017-6-5 9:56:17) |
近日,山西省發改委印發的《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800萬千瓦,占到全省發電總裝機的比重3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5%~8%。 大力發展風電。我省將統籌風電千萬千瓦基地建設和低風速區域風電開發,到“十三五”末,風電裝機容量為1600萬千瓦,每年新增186萬千瓦左右,占全國年度新增的7.2%。通過優化發電運行方式,改善系統調峰能力,增強本省風電消納能力;積極推進外送通道建設和風火打捆外送機制運行,逐步擴大風電外送能力。 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創新開發模式,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煤沉陷區治理”、“太陽能+扶貧”、“太陽能+農業生產”、“太陽能+城鄉能源低碳化”、“太陽能+工業碳排放控制”等模式潛力,到“十三五”末,太陽能發電力爭達到12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1050萬千瓦左右,光熱發電達到50萬千瓦,每年平均新增220萬千瓦左右,占全國年度新增的9.3%。 有序發展水電、氣電、生物質能發電。充分利用黃河流域水電資源、煤層氣資源和秸稈及垃圾資源,“十三五”末,水電裝機為250萬千瓦(含農村水電裝機),煤層氣發電裝機為7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為50萬千瓦。 合理開發地熱能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地熱能資源,提高地熱能在城鎮和新農村建筑中用能比例!笆濉蹦,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實施“四大工程”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晉北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工程,依托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等晉北地區風能資源優勢,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布局和電網接入條件,加快推進晉北風電基地建設;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以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陽泉、忻州、呂梁、臨汾、長治等市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實行“領跑者”計劃,引導光伏系統效率和運營效率突破,帶動產業鏈優質發展;新能源綜合利用工程,繼續推進光伏扶貧、風電供暖替代燃煤鍋爐、太陽能熱發電、生物質能等示范工程,加大煤層氣開發利用力度,推動多種能源的耦合利用、熱電聯產、冷熱電三聯供等,不斷推進城鄉能源變革;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工程,推動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帶動新能源中上游產業技術進步,促進我省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