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從構想變為現實 |
(時間:2020-8-20 8:52:10) |
“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是保障煤炭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路!比涨,在第31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暨“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成立三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專家提及上述觀點。在該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上,32位院士、9000多位專家學者聚焦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與煤炭精準開采科技前沿,共同為煤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院士在會上指出:“‘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成立三年以來,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已從科學構想發展為理論和技術現實,為中國煤炭科技創新從跟跑、并跑到領跑跨越提供了強勁動力”。 要加強全生命周期評價 “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和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這兩大方向,幾年前在行業里很少有人提及!闭劶敖陙淼陌l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感慨,不到五年時間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方面,袁亮帶領團隊已系統總結了國內外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提出了能源化、資源化、功能化開發利用模式;發揮中國工程院高端智庫作用,結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布局,從科技創新、產業管理等方面,提出我國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戰略路徑和政策建議,受到國家高度重視。 “能源轉化為能量需要載體,制造載體的過程需要耗材、耗能、耗水、耗工,生產過程還會產生污染物,而且載體報廢后的處置也是大問題。因此,任何能源轉化為能量的過程,既不完全清潔,也存在不可再生的問題。”謝克昌指出,從全生命周期考慮,任何一種能源都存在污染和不可再生性,要加強全生命周期評價和生態影響研究,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就是基于全生命周期考慮的。 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已完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用于揭示煤與瓦斯突出機理與規律的模擬試驗儀器,在全球首次實現大尺度真三維煤與瓦斯突出模擬試驗;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礦典型動力災害風險判識及監控預警技術研究”;完成“神東礦區深部開采災害預測與防控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項目。 “透明礦山”是精準開采的前提 “精準開采要做好頂層設計,安全智能是要達到的效果!该鞯V山’是實現精準開采的第一步,無論是采還是掘,從礦井設計開始就應向著透明化一步步逼近,而地下資源的構造、災害等情況,也應從勘探開始就弄清楚!痹林赋,但事實上,之前很多礦井從設計這個源頭上就要乘上一個很大的“系數”,并不準確!叭S地震勘探非常重要,是實現‘透明礦山’的前提,不做好這一步,就不應進行礦井設計! 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至今,隨著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等物探技術的發展,促使我國煤礦機械化生產的開機率從不到40%,提高到90%以上,煤礦安全生產實現根本性好轉,推動了我國煤炭工業的技術升級和發展。 但目前煤巖層位智能探測問題,仍是制約智能化采煤裝備的重大難題之一。記者了解到,三維地震勘探建立的煤礦三維地質體,由于精度低,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透明工作面,難以滿足遠程無人化操控的“厘米級”精度需求。 “礦井地質透明化是當前煤礦安全高效礦井地質保障系統發展的努力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彭蘇萍建議,不僅要在統一數據融合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勘探精度,提高礦井地質的透明化水平,還應研發與慣導技術一體的高分辨煤巖辨識儀器裝備,并進一步開發和建立智能礦山建設決策與災害隱患預報系統。 粉塵防控仍是短板 “科技創新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敝袊禾抗I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在會上指出,“十三五”以來,煤炭綠色安全智能開采格局初步形成,煤炭綠色開發與智能精準開采技術體系逐步建立。煤炭資源的精準智能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是總的發展方向,煤礦智能化是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煤炭資源的全生命周期、全開發利用過程都需要科技支撐。 “地下幾百米甚至幾千米和地面的工作,你會選擇哪個?毫無疑問,煤炭行業是最艱苦的行業之一,但煤炭行業并沒有像別的行業那樣提高待遇。煤炭企業一定要重視煤礦技術人員的待遇,如果不適應市場經濟,很難吸引人才!痹猎诤粲跆岣叽龅耐瑫r,也表示,智能化建設在起步階段,還有很多難題待解,煤炭科技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破解這些重大科技難題,為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效勞。 袁亮還指出,粉塵防控仍是煤炭行業目前的短板所在,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健康將是團隊下一步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他認為:“煤炭科技發展必須準確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主動適應我國能源革命新要求,充分考慮我國煤炭資源分布特點,聚焦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廢棄礦井資源精準開發利用以及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等老難題、新挑戰,才能蹚出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